第11屆2017第六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yè)博覽會觀眾預登記通道,將于2017年5月開啟,
敬請期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電話: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郵箱:CRCinfo@polycn.com
行業(yè)動態(tài) 2024年01月25日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發(fā)展銀發(fā)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yè),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家庭環(huán)境是居家養(yǎng)老的重要空間載體,居家適老化改造是預防老年人跌倒、保持甚至促進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守護安全
居家適老化改造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老年人口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明顯。2022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8億,占總人口的19.8%,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近4000萬,失能老年人近660萬。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計算,夫妻空巢老年人和獨居空巢老年人分別達1.15億人和3163萬人,兩者合計約1.47億人;80歲及以上高齡夫妻空巢老年人達891萬人,獨居空巢老人772萬人,兩者合計約1663萬人。
居家養(yǎng)老在我國養(yǎng)老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家庭環(huán)境是居家養(yǎng)老的重要空間載體,但當前“老人住老房”“住房不適老”等現象依然突出。《第四次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超過2/3的老年人居住在建成超過20年的老舊住宅中,超六成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此外,中國疾病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顯示,跌倒已經成為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fā)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fā)生在家中。本應安享晚年生活的家庭場所,反而成為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高危空間。居家適老化改造是預防老年人跌倒、保持甚至促進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對提升老年人自我管理水平、鞏固家庭養(yǎng)老基礎地位、推動居家養(yǎng)老服務提質擴容等均有重要影響。因此,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勢在必行。
“小改動”撬動“大工程”
居家適老化改造成效顯著
為守護老年人居家安全、讓老年人不再“磕磕碰碰”,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的目標任務,并納入“十四五”規(guī)劃102項重大工程予以推進。“十四五”期間,居家適老化改造相關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不斷優(yōu)化完善,規(guī)劃重點任務穩(wěn)步落實,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突出表現在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得到明顯減輕、適老化改造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改造內容更加豐富適用。
一是經濟負擔得到明顯減輕。各省市在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護條件,提升養(yǎng)老服務質量上做出有益探索,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給予補貼,切實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上海市每戶家庭的補貼額度為1400元~3500元,天津市戶均補助標準為3500元,浙江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平均每戶支出標準為6000元,深圳市資助標準為12000元~20000元/戶。
二是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十四五”期間,財政支持新增200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全國居家適老化改造成本約為5000元/戶。根據該項工作實際進展情況,財政支持的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發(fā)揮了較好的引導示范作用,帶動約4倍的社會和個人自發(fā)出資的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有效帶動老年人家庭采購市場化改造服務的發(fā)展。
三是改造內容更加豐富適用。基于老年人差異化需求,居家適老化改造可分為基礎型、提升型兩類,基礎型改造內容以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和生活便利需要為主;提升型改造內容主要滿足老年人改善型生活需求,以豐富居家服務供給、提升生活品質為主。重慶市沙坪壩區(qū)為確保室內適老化改造精準匹配老年人需求,各街道、社區(qū)前期深入老人家里摸底,了解老人需求,民政局匯總后形成改造清單,再分發(fā)給老年人家庭,由居民們自由搭配改造項目,實現“居民點單、按需改造”。
破解難題
持續(xù)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
目前,我國居家適老化改造仍處于起步階段,居家適老化產品供給不足,適老化企業(yè)數量少規(guī)模小;智能技術賦能較弱,便利度有待提高;改造成本多主體分擔機制尚未建立;社會對適老化改造的認識不足,市場需求有待激發(fā)。對此,應聚焦重點問題,持續(xù)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建設,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從保障基本養(yǎng)老需求向滿足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多元需求轉變,從重養(yǎng)老設施建設向適老化設施與服務融合互補轉變,讓更多老年人實現居家“養(yǎng)老”變“享老”。
一是著力提升適老化改造服務水平,讓改造更“個性”。1000個老年人家庭,就需要1000個適老化改造方案。居家適老化改造,要貼近老人生活,讓需求先行。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無障礙化,更是為了滿足老年人自主生活的愿望。相關機構、企業(yè)應加大對適老門、新風系統(tǒng)、安裝工藝、浴柜、扶手、防滑地面等產品和技術的研發(fā)和推廣應用。支持專業(yè)經營主體組建適老化改造評估師、設計師等專業(yè)團隊,為家庭提供專業(yè)化、整體性“全屋定制”解決方案。在限定的空間內整合資源,通盤考慮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水平、住宅環(huán)境等情況,進行“針灸式”改造。
二是研發(fā)推廣智能家居輔助設備,讓改造更“智慧”。《意見》提出,家庭配備智能安全監(jiān)護設備,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居家養(yǎng)老場景集成應用,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將智能技術融合于居家適老化改造中,既可以豐富產品種類,也可以適當降低人工成本,促進綠色適老化改造的發(fā)展。具體實踐中,可考慮將醫(yī)護健康、緊急求助、一鍵報警、斷水斷電等應急智能裝置作為適老化改造的必選項目;將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檢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等智能健康設備,智能家居、智能電視等智能設施納入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可選項目。
三是優(yōu)化成本分擔機制,讓改造更“實惠”。居家適老化涉及評估與定制,意味著改造并不是一項便宜的服務。目前推進適老化改造時,大多數地區(qū)采取招標辦法,但政府資助適合解決一些特殊、困難老人的基本需求,而定制化、高品質的居家適老化需求,還需探索資金分擔、管理維護的整體解決方案。居家適老化改造應逐步形成多元參與的可持續(xù)建設發(fā)展模式,實現“政府補一點、家庭掏一點、企業(yè)讓一點”的運行機制。鼓勵各地區(qū)結合實際收支情況,探索本人或子女公積金用于支付適老化改造費用的合理比例和劃轉辦法。在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qū)探索長護險支持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補貼辦法和發(fā)展模式。引導銀行、保險、電商平臺等社會資本投資居家適老化改造,探索免費安裝、有償使用模式,推廣物聯網平臺化管理,緩解財政和居民經濟壓力。
四是提高居家適老化改造意愿,讓改造更“親民”。盡管各地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政策,甚至有些地區(qū)將動員老人參與家庭適老化改造納入該區(qū)下屬街道辦的績效考核,但老年人意愿依然不高。部分老人由于認識不足或身體條件跟不上,往往下不了決心給自己住的房子做適老化改造,必須得到子女的支持與幫助才能完成。因此,在宣傳適老化改造時,既可以依托國家老年大學、社區(qū)老年活動中心、老年線上教育平臺等多渠道多媒體平臺,向老年人宣傳支持政策和成功案例,也可以面向年輕人科普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潛在收益,鼓勵年輕人為父母做一次居家適老化改造。
2025年11月27日-29日
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
智慧養(yǎng)老 智慧無障礙城市 康復護理 養(yǎng)老照護 適老化部品
吳帆
電話:020-89308925
郵箱:wufan@jinhanfair.com